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2016—2020年长江沿线雾的特征及成因分析
王孝慈, 王继竹, 孟英杰, 李双君
干旱气象    2023, 41 (5): 734-743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3)-05-0734
摘要143)   HTML15)    PDF(pc) (15211KB)(501)    收藏

为了加强对长江干线通航气象条件低能见度影响事件的了解,提高航道影响天气预报水平,利用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(ECMWF)全球再分析资料(ERA5),对长江沿线51站2016—2020年的雾日时空分布特征、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分析。结果表明:(1)大多数长江沿线站点雾高发于11月至次年1月,其中川渝一带雾常年高发,鄂皖平原地区雾春季多发。浓雾和大雾多出现在半夜和清晨,且强浓雾通常在雾发生2 h后出现。(2)冬季,长江沿线雾集中出现在四川航段(宜宾—重庆)、重庆西南部及中部航段(重庆—万州),其次是安徽航段(安庆—和县)和江苏航段(丹徒—太仓)。(3)雾出现时,10 min平均风速通常在0~3 m·s-1,少数地方超过4 m·s-1;以偏北风为主,其次为偏东风和偏西风。(4)沿江山区雨雾占比大,浓雾频次较高,与降水呈现出较好相关性;平原地区清晨辐射雾占比较大,浓雾发生通常与降水无直接关系;东部平原地区雨雾占比基本与山区相同,但各站点波动较小。(5)出现强浓雾天气时,近地面天气形势主要有4类:低压后部型、低压槽型、弱高压型和高压底部型。其中,弱高压型是高发天气型,其次是低压槽型,低压后部型和高压底部型较为罕见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